当前位置: 首页 > 堪舆札记 > 正文

《上海市政府系统舆情应对案例分析研究(2013年)》一书由食安、社会安全、环保、校园管理、楼市、经信等领域的23个突发事件组成,案例分析模块有事件概述、媒体传播、微博传播、舆情处置、应对分析等。

事件概述交待时间、地点、人物、时间、事件、处置等关键要素,作舆情报告必不可少;案例单独罗列传统媒体与新浪微博传播情况,说明当时舆情传播场域稍简,WEB2.0读写时代不及现今媒介融合的信息传播主体多元、文影音内容繁杂、大小屏交互,传播渠道多样。年代久远,笔者暂且精简阅读舆情数据传播图谱(然舆情数据传播图谱实为舆情应对依归,舆情处置的时、效、度把握皆出于此),重在全书所载突发事件处置应对的观察与总结,力求梳理突发舆情处置应对脉络,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助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体如下:

一是舆情的监报预警与迅捷响应。部分单位缺乏舆情监测机制导致舆情处置应对不及时;部分单位存在舆情监测机制、舆情监测不到位、或者已实时收报相关舆情信息,但应对迟缓滞后。舆情回应“黄金四小时”广而闻之,舆情处置应对重在信息监报预警,同时还要关注相关部门是否高度重视舆情,迅捷响应,及早介入。

二是舆情处置应对如何有效发声。职能部门接获舆情随即启动应急预案,持续跟踪监管舆情发展态势,开展调查处置。单一部门管辖?多部门联动?跨区域协调配合?有效发声前提是线下协同合力。发声方式选择部门通报还是新闻发布会;发声渠道是传统媒体、政务新媒体,还是电台、广播、电视、报、网、新媒体等融媒发布;发声节奏是及早发声,还是多频次阶段回应;发声引导是线上线下针对意见领袖、还是设置议题(注意不要丧事喜办);发声态度强调坦诚真实。发声内容有的放矢,精准回应,打击压缩网络谣言空间等;

其中,笔者比对多年舆情处置经验发现几个问题:

舆情处置常见现象。热点事件未进行前置舆情评估;舆情回应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舆情回应不及时,舆情回应烂尾,舆情回应正面声量小、覆盖受众面窄;舆情回应内容说服力不强,相关部门未注意两个舆论场割裂的信息意见反馈,未讲究引导图文结合、数据对比等;舆情回应口径不统一,新闻发布会不注重发言人表情管理,相关部门未善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第三方平台引导,导致舆情次生灾害。

舆情回应扩面少了。相关部门利用传统媒体、“双微”等平台扩大舆情回应声量,此等操作曾经作为舆情回应常用方法论。现今舆情回应要么单一平台发布,要么密不广传,旗帜鲜明的舆情应对鲜见,网络舆论斗争精神缺乏,舆情事件冷处理背后应该思考的是容错机制变化,还是另有其他呢?

线上线下协调配合。舆情线下处置及时妥善,线上回应缺位;舆情线上回应及时,线下处置脱节。舆情处置关键在于解决事情,舆情消解秘钥在于正面传情。我们在舆情动态处置过程中要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边做边说,做得好当然也要说得好。

上海市政府系统舆情应对案例分析研究(2013年):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gravatar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