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回顾】
2017年4月1日6时20分,泸州市泸县公安局太伏镇派出所接群众报案称:太伏镇太平街太伏中学男生宿舍楼外发现一男子俯卧在水泥地上没有动静。经查证,死者赵某,是四川省泸县太伏中学八年级(初二)4班学生。
事件发生后,当地警方立即开展调查工作。同时,四川泸县太伏中学发现一具男尸的视频帖文开始在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交互平台流传,引发网民关注。
2017年4月1日,中共泸县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泸县发布”发表《泸县太伏中学发生一起事件公告》称,今日上午6时左右,泸县太伏中学一学生(赵某,男,14岁,初二学生)在住宿楼外死亡。
事件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县委政法委、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政府应急办和太伏镇等部门赶赴事发现场调查处置该事件。目前,死者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事件发生原因正在调查。
2017年4月2日0时52分,网传太伏一婚纱摄影店老板因用摄影机将太伏五权贵打穷孩子发生的事记录下来,遭政府雇用黑社会毒打。(官方辟谣:据@四川公安 通报,该事件实为泸州龙马塘街道一售房部发生的纠纷。)
2017年4月2日傍晚,中共泸县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泸县发布”发表《关于泸县太伏中学一学生死亡事件的通报》称,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尸表检验和调查走访,赵某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现有证据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具体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序待家属同意后尸体检验确认。县教育局已牵头对学校常规管理情况开展调查。
2017年4月3日8时35分,@时事看点 发帖称,泸州太伏中学血案,学校与警方掩盖真相酿大规模警民冲突。(官方辟谣:事发时间为法国当地的3月27日,视频被部分网友篡改说成是泸县,引发大量不明真相网友转发扩散。)
2017年4月3日,中共泸县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泸县发布”发布《泸县公安局关于严厉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违法行为的通告》,个别网民不经查证,肆意通过互联网、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编造发布 “五名学生打死同学,其中一人已自杀”、“孩子已经离开,全身被打得淤青死血,手脚被打断”等不实信息,造谣生事,煽动群众聚集滋事,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目前查实唐某、李某、姚某、郑某等人网上造谣、传谣的违法事实,公安机关将对上述人员依法进行处罚。
2017年4月3日,中共泸县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泸县发布”发布《泸县太伏中学一学生死亡事件的续报》,经市县两级刑侦技术人员对校舍、死者被发现现场开展现场勘察,并进行尸表检验,同时通过对报案人、寝室同学、学校教师、宿舍管理员、死者亲属等多人实地调查。目前,无证据证明死者系他杀,其损伤符合高坠伤特征。目前,公安机关正积极与家属沟通,争取家属同意并启动尸检程序。尸检工作将严格按程序展开,检察机关全程监督,尽快查明死亡原因。
2017年4月3日16时44分,网传学生在教室被人用钢管殴打视频。(官方辟谣:经警方查明,该事件为2015年12月1日武当山一初三男生教室内猛打同学。)
2017年4月4日,新华社发布专电《拿出澄清谣言的事实需要多久——三问四川泸县校园死亡事件》称,这起原本可以正常进入司法渠道的个案,逐渐演变为当前的群体聚集、警力封路、舆情汹涌,谣言四起,而当地却没拿出澄清谣言的事实。
2017年4月4日23时55分,网传泸县太伏坠亡学生临死前被殴打奄奄一息惨状视频。(官方辟谣:视频中的被打男子并非赵某。)
2017年4月5日,泸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泸州”发布通报表示,省市县公安刑侦部门全力开展调查工作,相关书证、证人证言等证据的收集工作和相关物证、痕迹的检验鉴定工作正有序全面展开,公安机关将依法尽快启动尸检工作。同时坚决依法打击造谣、传谣等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同日,太伏镇中学党支部书记尹从新表示,死者家属已经同意进行尸检。
2017年4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泸县中学生死亡案:权威声音如何才能掷地有声》,指出地方政府在处理此次事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4月6日下午,泸州市委召开新闻通气会,澄清事实,表明态度,正面回应社会质疑。
2017年4月7日,四川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媒体通气会,通报了泸县太伏中学赵某死亡事件调查情况。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在会上表示,泸县太伏中学“4.1”事件,到今天已经第7天,今天之后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客观、公正、依法的原则,全力做好事件后续处置工作,决不回避调查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回应网上质疑,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决不袒护任何人,确保事件处置经得起法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2017年4月7日22点50分,新华社刊发新闻《“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事件”调查》深入解读案件。
2017年4月8日,中共泸县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泸县发布”连续发布《人民日报今天郑重发声:泸县太伏学生之死排除他杀,调查没有发现欺凌!》、《泸县事件我们不辟谣,就给你我们采到的全部事实和证据》对外回应。
泸县太伏一中学生坠亡事件,网民关注参与度极高,国家部门关切,省市县三级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两微一端”多频次对外回应。网上质疑声浪现已逐步消解,政府对于此事的传播把控、舆情处置应变能力等方面到底有哪些利弊得失。网信学术智库从舆情实践理论着手,深入剖析,此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探究:
一、部分县乡行政单位在网络舆论阵地与统一战线中缺位。
近年来,国办多次发文对各地区各部门政务舆情回应工作作出部署,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政务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布局,早已日渐常态化,大部分地区还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电台、新闻网、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大格局融媒舆论阵地。除此之外,要求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网站单位(全国经营性媒体与地方经营性媒体)履行网上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加快网信组织团体建设审批,广泛团结网络新媒体从业人员,建立网络舆论统一战线。这一系列举措无疑不是在占领与巩固舆论阵地的主导权。然而,由于人力、资力、地方环境等因素,部分县乡行政单位在网络舆论阵地与统一战线中很有可能缺位。具体表现:(一)对网络舆情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网络应对意识淡薄。(二)人力不足、缺乏网络舆情应对培训。(三)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不到位,政务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布局不完整。(四)未形成网络舆论统一战线,缺少新闻媒体、网络大V以及新媒体人员等补充。
二、分清主次,线下处置灵活细腻。求快务实,线上持续回应解疑释惑。
(一)重大突发事件,分清主次对于舆情处置应对尤为重要。多元合理手法维持全局稳定,保护人民群众共同利益,防止引发次生灾害,同时,还应提防维稳泛化,侵犯人民群众正当利益。网络舆情宜疏不宜堵,过度封锁消息,极易引发网民质疑,主动协调、科学安排记者采访,有助于扩大正面声音,遏制谣言。
(二)涉及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国办文件要求政府部门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回应,并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对外通报最新工作进展情况,补充深入解读。限定政务舆情回应实效,及时回应舆论焦点,压缩网络谣言与民众质疑的舆论扩展期,只有加快政府职能部门联动协作与涉事职能部门独立运作才能保障。与此同时,对外回应内容应围绕舆论关注热点和关键问题,合理界定民众质疑与谣言,实事求是,言之有据,多维度、广形式,经得起推敲。
三、打击网络谣言,必须厘清真空地带,争当舆论旗手。
此次事件除了大V引领与国内网民广泛参与讨论之外,官方对外发布通告,破除舆情事件传播过程中的几大谣言,都有利于无序的舆论形势得到管控和引导。而此次谣言传播面广、伪造度高、煽动性强等特点,更值得我们高度警惕。(一)境外反华势力传播信息特点开始向规模化、手法细腻化、图文影音化转变。(二)利用多层语境、涉事个体悲情传播。(三)国内热门社交软件应完善辟谣机制,建立个人网络信用等级,聚合官方信息,整合碎片化阅读,醒目直观,破除谣言。(四)厘清监管真空地带,打击用“标题党”、“博眼球”传播不实言论的自媒体。
四、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潜移默化,网民自净能力仍有提高空间。
官方对外发布调查结果与辟谣,让大部分网民对事件有了清晰的认识,但少部分网民对专业人员不信任、对程序运作不认可、对意见不同者攻击的偏极意识仍然存在。这除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其所疑所惑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之外,还需要加强社会媒介环境管控与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自媒体作者转载请留言授权,否则网主将进行申诉。
该文只从舆情传播理论角度解析,请勿作过多其他细节方面解读。
这个事情境外还有参与?
有的啊~还很猛。
网络舆论严重扭曲了事实的真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网络真真假假的